我太喜欢这种类型的书了,生动具体的故事线,对环境和对话细致幽默的记录,让人可以悠闲地读下去。不会太枯燥,也不会太空洞。
书中借用一个想像出来的仁波切,说出了作者近三十年对宗教、哲学、心理范畴的思考和经验。
书中的仁波切没有一上来就大讲道理,谈论生死、谈论生命的意义、谈论灵性和开悟。相反,仁波切十分有耐心,他每天只回答一个问题,借助餐厅的宗教壁画、傍晚时分海上升起的明月、芝加哥河改道等事物,仁波切向男主人公解释了他的信仰中对世界的看法、对灵性的理解。
书中男主人公也没有一开始就表现出十分有灵性,乐意接受仁波切的理论。相反,男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十分抵触和反感灵性的说法的。男人的妹妹是一个占星师(灵婆),也是仁波切忠实的拥护者。男人甚至觉得他的妹妹也是个奇葩,他不愿意和妹妹长时间呆在其一起,不愿意和妹妹交流。但是男人在和仁波切的旅途中渐渐地被仁波切的行为、语言、思考方式改变了。在小说的最后一节,男人甚至“走向仁波切,双膝跪地俯下身,用额头触碰地板,像那样保持了一会儿。好像就该这么做”。读到这里,我的大脑也高潮了,它大呼:“What?发生了什么?” 然后过了一会儿,我甚至也觉得好像就该这么做。
书中有一些观点太赞了,和我的观念、想法十分契合,有种相见恨晚的感受。下面摘抄几段:
如果你能把这个从你的头脑中清出去一点——你想偷东西,一直想着性,一直想大吃大喝,想睡很多个小时,太想要钱,想跟默认赢得辩论,来表示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——那么你的头脑就会变得像干干净净的水一样清澈。当它发生时,你就有了小小的觉醒。你开始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。在很多小小的觉醒之后,我们开始看到一点点世界,看到几分耶稣眼中世界的模样。你明白吗?那就是天国。
《和佛陀一起吃早餐》仁波切
读到这段时,我真的明白了修行、冥想的意义。太棒了。
在仁波切的传承里,不是上帝在天上看着你、审判你那么一回事。比那更简单,也更难。上帝是上帝,神智是神智,无名存在是无名存在。但是上帝只是在给予爱,给予爱,给予爱,就像……就像一直非常美好的乐曲,一直演奏着。如果你害人,就会让自己对这支乐曲充耳不闻,仅此而已。不是上帝的错,是你的错。不是上帝的审批,是你的选择,明白吗?
《和佛陀一起吃早餐》仁波切
天呐,这是我读过的,最好的关于上帝的描述。不是上帝的审判,是你的选择。不是因为你相信上帝就可以去天堂,更不是因为你不相信上帝就下地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