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29 《呐喊》原来鲁迅生活的年代和我们如此相似


读鲁迅的《呐喊》中“故乡”有感。

这是一篇中学课文,感谢中学教材的编辑们,让我在学生时代能接触到如此优秀的作品。重读《呐喊》中“故乡”这一章,大脑中无数的回忆被唤醒。尤其是

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黄金的圆月,下面是海边的沙地,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,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,项着银圈,手捏一柄钢叉,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,那猹却将身一扭,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。

读到这段时,学生时代的回忆像泉眼一样涌现。

说实话,近年总是有一些人胡乱编造“鲁迅名言”,让我有一点不记得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了。重读《呐喊》让我回想起鲁迅是谁,鲁迅有哪些文章,鲁迅的文章想表达什么。尤其是《记念刘和珍君》中:

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

学生时代的我,真的从心里喜欢这个勇敢的作家,试图用笔杆子治疗国人精神的周树人。

时隔多年,重读鲁迅的作品,依然产生了许多共鸣,尤其是《故乡》中关于闰土和杨二嫂的片段。

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,都是我往常朋友说不知道的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,闰土在海边时,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。

原来民国时期,中国人也一样盲目的追求应试教育,忽视户外运动,忽视大自然。这是民族的病,是几千年文化不断的副作用。但凡需要不断通过武力去征服天下,或包围国家的民族都不会忽视运动。其中因果,可能要追溯到黄帝和炎帝时期了。

“不认识了么?我还抱过你咧!”

“完了?真是贵人眼高。”

😂

怎么和21世纪的七大姑八大姨那么像?原来民国时国人已经这么聊天了,看来是遗毒。侧边也说明,“人心不古”真是一句屁话,古人一样差,至少在鲁迅眼里民国时期的人没有高尚到哪里。

“老屋离我愈远了;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,...”

时代在前进,但是外出求学、发展的人和他们与故乡的故事如此的相似。